10月17日至19日,2025年第七届国际活体肝移植学会学术大会暨第七届东方器官移植大会(iLDLTG-OCOT 2025)在上海举办。这是中国大陆首次获得高水平国际器官移植大会活动的举办权,标志着中国器官移植尤其是中国活体肝移植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来自34个国家及地区的800多位专家与会。
仁济小儿肝移植从“零”起步闪耀国际舞台
本次大会由国际活体肝移植学会(iLDLTG)与东方器官移植大会联合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担任会议主席,国际活体肝移植学会主席金姆·奥托芙(Kim M.Olthoff)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陈肇隆、董家鸿,中国科学院院士窦科峰担任共同主席。
大会设置38个内容板块,涵盖160场主题报告、专题论坛及青年论坛,为全球专家学者搭建国际器官移植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移植医学的持续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有近4亿肝病患者,700多万肝硬化患者,每年新增肝衰竭患者人数约30至50万,每年有3000至5000名儿童由于各种先天疾病导致婴幼儿终末期肝硬化,不少患者通过肝移植手术重新点亮人生。2006年起,夏强带领的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团队深耕小儿肝移植领域,实现了中国儿童活体肝移植领域由“荒原”变成“沃土”。仁济医院创造了“从零起步”到“世界第一”的奇迹,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儿童肝移植中心,年完成量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一。美国、英国、比利时、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乌兹别克斯坦、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均派出医护到仁济医院学习肝移植技术。
2021年,仁济医院肝脏外科代表中国上海获得2025年第七届国际活体肝移植学会学术大会主办权,这是中国大陆首次成功获得高水平国际器官移植大会活动的举办权。
2022年,在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活体肝移植学会年度学术大会上,仁济医院肝脏外科作为大会唯一受邀手术直播的团队,向世界展现中国活体肝移植手术实力。
今年,作为大会东道主,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团队再次展现肝移植领域的中国技术、中国范式、中国样本。10月17日,夏强带领团队以手术直播形式向全球专家呈现了一场腹腔镜下供肝切取和儿童肝移植手术。该团队为一名5个月大的胆道闭锁患儿及作为供体的患儿母亲完成供肝切取和儿童活体肝移植手术。
在活体肝移植供受者评估、移植肝脉管重建和并发症防治策略等关键技术环节,夏强团队向世界同行分享了“仁济经验”,供受体两台手术密切配合、一气呵成,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和热烈反响。
从分享经验到共建标准,中国医疗与国际同频
为期三天的会议活动中,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团队不仅向国内外嘉宾展示了中国肝移植技术,更与全球同道共同发布共识。
大会期间,国际腹腔镜肝脏学会与国际活体肝移植学会联合发布《微创供肝技术全球专家共识》。该共识以“供体安全第一”为前提,聚焦腹腔镜/机器人等微创供肝在适应证选择、术式标准、围手术期管理、质量控制与学习曲线评估、数据上报与持续改进,提出了系统化、可行性的建议。通过规范化标准与可复制流程,推动各类型医疗机构稳步、安全地开展微创供肝,助力全球移植中心标准化、可持续发展。
与往届年会不同,今年大会联动东方器官移植大会,将议题从活体肝移植领域拓展至肾、心、肺、小肠、胰腺的移植及器官捐献与获取管理、移植护理,探讨多器官围术期管理、并发症防控、器官捐献体系与护理质量提升,进一步推动“临床-科研-交叉学科”的深度融合。
夏强表示,此次大会举办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一是在世界范围展示了中国医疗的高端技术水平与先进服务理念,二是实现了医疗领域尤其是器官移植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的召开将进一步夯实“供体安全第一”与“受体长期获益”两大核心目标,让更多患者和家庭从高质量的活体肝移植中获益。
奥托芙表示,跨区域、跨学科的深入交流,是提升全球活体肝移植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次大会的召开以及与东方器官移植大会的联动,将帮助医学界在供体评估、围术期管理、并发症防控等方面达成更广泛的共识。仁济医院肝移植项目在儿童与成人肝移植方面形成了覆盖评估、手术、围术期管理与长期随访的系统体系,给全世界同行树立一个可学习、可复制的标杆。
在线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